2022年《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揭晓
2022年,世界正在变得更加动荡不安。新冠肺炎疫情、战争、气候生态的持续恶化和全球化的不断退潮,正在前所未有地危及我们的粮食、健康、工作岗位和对未来的信心。《财富》首份中国ESG影响力榜,反映的正是危机之下我们对商业世界的寄望:我们希望寻找那些在创造财富的同时更好地肩负起环境、社会和治理责任,致力于引领世界重返安全与繁荣的企业。上榜的40家中国企业在改善环境、保护员工、支持社区上做出了卓越的努力。它们超越财务指标的有温度的价值追求,正在重塑我们对良好商业的定义。
——本刊编辑部
未来更多榜单和深度商业报道请关注“财富中文网”官方网站和微信。同时,在应用商店搜索“财富Plus”安装官方APP,将第一时间获得通知,并可免费查询和分析所有历史数据。
榜单解读
《财富》选择在今年编制第一份中国ESG榜单,是因为近期的一系列健康、气候、安全危机,为涸泽而渔式的增长模式敲响了最后的警钟。我们把目光首先投向中国,是因为中国经济巨大的体量和独特的挑战,意味着中国企业肩负的上述使命尤为迫切而重大,它们的集体努力,也就具有了更多审视和推广的价值。
在编制这份榜单的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尽管ESG是一个外来概念,但在中国的各个产业,尤其是在它们的头部企业中,已经出现了不少积极的践行者。在今年的40家上榜企业中,有32家是《财富》世界500强或《财富》中国500强企业,它们的行业地位意味着它们的实践将对整个中国商业世界产生引领作用。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三个主要发现。
首先,ESG这一源自发达经济体的理念来到中国之后,中国企业依据中国国情对它作出了回应。
比如,中国政府制定的“双碳”目标,使得企业对环境议题中的碳排放一项展现出加倍的重视,“减排”占据了企业申报材料的大部分篇幅,过半数的企业给出了明确的减排目标。企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减排:研发先进的光伏产品、用风和水发电、减少快递包装、寻找高效固碳的物种、为一个城市的每位居民增加10平方米的绿地。
再比如,大部分申报企业在理解“社会责任”时,会将它置于“共同富裕”这一中国语境下,“捐款”和“扶贫”出现在绝大多数企业的申报材料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企业也积极投身于各种抗疫行动中,包括研发疫苗、通过物流保障疫苗分发和生活资料的供给、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餐食、用最快的速度建立隔离酒店。几乎所有企业都有员工成为防疫志愿者。
第二个发现是,ESG理念推行中的一大障碍——统一监管标准和高质量数据的缺失,在中国显得尤其突出。尽管中国国有企业、上市企业的监管方都在制定ESG数据披露规则,但它们的速度在世界同行中略显迟滞。根据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的最新调研,A股上市公司披露年度ESG相关报告的比例,到今年6月刚突破30%。在此次申报我们这份榜单的公司中,能够完整精确填写整个问卷的约占六成,其余公司都有部分问卷缺失,或因为不愿披露,或因为没有收集相关数据。上榜的40家企业中,在碳数据中明确提及“范围1-3”排放数据的公司,仅有三家。
第三个发现是,中国金融机构在动用金融工具引导资金投向可持续发展方面,还需发力。在全球范围内,ESG投资规模正在迅速扩大。路孚特旗下基金分析公司理柏(Lipper)的数据显示,2021年仅前11个月,全球流入ESG基金的资金就达到创纪录的6,490亿美元,ESG基金已经占到全球基金资产的10%。而根据申报此次榜单的金融机构的披露,这些机构的ESG投资尚处于早期阶段,且高度集中于环境项目,对社会和治理议题则关注不够。
危机总是会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流行一时的价值尺度。ESG就是传统企业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后的产物。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就在我们编制这份榜单的同时,新的危机正使得ESG在一些发达经济体中遭遇“逆风”。俄乌冲突使得传统化石能源和国防军工——ESG投资通常会“绕行”的两个产业——重新受到重视。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对ESG评级方法的猛烈抨击,也得到了不少企业和投资机构的呼应。但在我们看来,ESG理念兴起的背后,是人类迈向一种新商业文明的决心,ESG评价体系确需改进,但我们的决心不会因此而动摇。
标志着ESG首次作为一个完整概念出现在公共视野中的,是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于2004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报告的标题是《在乎者即赢家》(Who Cares Wins)。我们向此次榜单的申报者和上榜者致敬,因为你们“在乎”。我们希望,会有更多的“在乎者”出现在未来的这份榜单上。
制榜方法
我们邀请申报企业完成一份问卷。问卷包含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部分,每部分都包含一些定性问题——例如“公司是否制定了与ESG目标相关的薪酬计划”,以及一些定量问题——比如“公司去年的环境研发占营收之比”。企业还可以为每个部分附加一个最佳实践案例。
由于不同行业面对的ESG议题各有侧重,因此编辑部制榜时遵循两个原则:一、数据与案例相结合,数据提交的完整程度是制榜时的重要参考因素;二、优先围绕与行业性质高度相关的议题做行业内部比较,再做跨行业比较。
由于这是一份“影响力”榜单,企业的规模或行业地位也是制榜时的重要考虑因素。最后,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旗下的金融市场数据提供商路孚特(Refinitiv)是本次榜单的支持合作伙伴,编辑部制榜时,参考了申报企业在Refinitiv数据库中的数据表现。
40家上榜企业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能源/光伏
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的大转型,是拯救地球的最有效方法,也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机会。中国一改在以往历次新技术革命中的跟随角色,成为这场新旧能源革命的引领者。中国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地位,在太阳能光伏领域的优势尤其明显,为全球市场供应了超过70%的光伏组件。
成立于2000年的隆基绿能是中国光伏产业的领头羊,不仅组件销量名列全球首位,在技术上也代表了中国光伏的竞争优势,2021年内七次打破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隆基绿能严格管控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2021年,通过自持发电设施、采购第三方发电设施及合同采购绿电三种形式,使可再生电力使用比例达到40.19%,并成为同时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三项荣誉的光伏企业。
参照科学碳目标SBTi,隆基绿能承诺以2020年为基准,到2030年时运营范围内的温室气体排放下降60%,采购的每吨硅料、每瓦电池片和每吨玻璃的碳排放强度下降2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车辆及零配件
连续11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榜的吉利控股,是全球汽车品牌组合价值排名前十中唯一的中国汽车集团。通过研发纯电技术、超级电混技术、甲醇技术和换电技术,吉利已经拥有100%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体系和解决方案。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吉利优先采用环境友好型材料,积极探索可再生钢材、铝材、塑料等硬件材料和回收织物及天然纤维的应用,不断推进汽车轻量化。通过携手上下游企业共同建设绿色慧联、万物友好、阳光铭岛等物流平台,吉利还在努力推动中国物流业的低碳和智慧发展。吉利自2012年开始连续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它是承诺符合SBTi的首家中国乘用车企业,目标是以2020年为基准,到2025年时单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减少25%以上,2045年实现全链路碳中和。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医药、生物制品、医疗保健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复星医药因为较早押注于mRNA疫苗技术而备受关注。它在2020年1月首次与德国的BioNTech公司接触,六周后就获得了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独家开发和商业化后者mRNA疫苗的授权。截至2022年2月末,双方合作开发的新冠疫苗复必泰在港澳台地区已经累计接种超2,000万剂,助力这些地区建立新冠免疫屏障。
2021年,复星医药在慢性病领域服务患者1,600万人,注射用青蒿琥酯挽救重症疟疾患者超4,800万人,一线抗结核药物帮助结核病患超1,500万例。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船务
航运业是全球贸易生命线,同时也是碳排放大户。据国际海事组织(IMO)数据,航运业的碳排放占全球人为活动排放总量近3%。作为全球综合运力最大的航运企业,中国远洋海运集团通过绿色船舶、替代船用燃料、智能港口等方式减少碳排放。2015年至2020年,集团的船舶燃油单耗、万元营业收入综合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10年至2015年分别下降30%、27%、30%,目标2021年至2025年的万元二氧化碳排放量再下降10%至15%。
2022年,中远海运建成、交付并运营世界第一艘LNG双燃料超大型油轮,其碳排放较普通船舶降低约20%;还完成了中国首船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石油项目,探索了海运业、石油业、航空业联动实现供应链碳中和的新方案。
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运输、物流、仓储
2021年,中国快递年业务量突破千亿件级别,连续八年稳居世界第一位。交通物流业的能源消费量占到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逾9%,绿色转型任务迫切。作为全球第四大快递物流综合服务商,顺丰在2021年搭建碳排放管理平台“丰和”,覆盖包装、运输、中转、派送等多个环节、120余项指标,实现碳排放数字化管控。顺丰通过投放新能源车辆、减量和循环包装、在物流产业园安装屋面光伏电站等方式努力减排,并为2030年提出两大目标:自身碳效率相较于2021年提升55%;每个快件包裹的碳足迹相较于2021年降低70%。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顺丰竭力提供新冠疫苗和核酸样本运输服务,以及针对疫情防控的物流服务。截至2021年12月底,顺丰已经累计承运新冠疫苗3.72亿剂。公司还积极雇佣特殊群体,2021年为退伍军人提供超过1,200个岗位,为障碍人士提供超过400个岗位。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互联网服务
从董事会层面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到各业务团队的ESG责任小组,阿里巴巴设立了三层结构的ESG管治架构,并且已经连续16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阿里巴巴承诺,将在不晚于2030年时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且协同上下游价值链实现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降低50%。它构建了“1+N”碳账户体系,引导消费者在日常生活和消费中减碳,同时通过节能减碳管理平台“能耗宝”来帮助中小企业降低能源获取成本。
阿里巴巴旗下的物流企业菜鸟通过“回箱计划”鼓励消费者参与回收纸箱。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菜鸟已经在全球承担超过2.6亿件医疗相关物资的运输。2021年发生的阿里巴巴女员工受到性骚扰一事使得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受到审视,也让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内部治理漏洞受到更多的关注。
京东集团
互联网服务
京东是国内首家承诺设立科学碳目标的物流企业,目标是到2030年时,碳排放总量较2019年减少50%。京东发起的“青流计划”基于绿色高效的供应链,在包装、仓储、运输、回收等各环节探索低碳节能。截至2021年年底,青流箱等循环包装已经累计使用2亿次。过去五年,京东通过携手上下游合作伙伴推行环保包装模式,令上万个商品实现出厂原包装直发,带动行业减少一次性包装100亿个,相当于减少砍伐约2,000万棵树木。
2022年3月至5月,上海发生大规模新冠疫情期间,京东从全国抽调了5,000多名快递员、分拣员,投入超20亿元保障上海物资供应。在治理层面,京东将反腐败等ESG相关目标纳入员工考核,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占比达到6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及零配件
自2012年起,广汽集团已经连续10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ESG报告。在绿色生产方面,广汽集团设定了“十四五”期间单位能耗每年下降3.3%的目标。2021年,集团下属主要生产企业通过部署节能技术、改造设备、优化生产工艺,减少能源使用量近4,000万千瓦时。
2021年10月,广汽丰田的“云龙天池多重效益森林恢复项目”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集团还出资建设广州市废弃物安全处置中心,统筹固体废弃物处置、资源再生、汽车拆解、新能源电池回收处理等业务,力求打造国内一流的汽车环保完整产业链。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
工业机械
作为“中国高铁”这张国家名片的打造者,中国中车多年来位居全球轨道交通装备业务销售首位。高铁比公路和传统铁路更节能环保,苏黎世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高铁网在2008年至2016年间减少了中国交通运输行业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75%。眼下,中国中车正在加速发展新能源电动车,以“高铁级”的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以及整车产品,让更多人实现绿色出行。中车还在推进绿色氢能开发,2021年,中车“青龙一号”氢燃料电池装机中车株机公司调车机车项目,成为轨道交通世界最大功率的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装车应用。
中国中车计划于2022年将董事及高管薪酬绩效与ESG绩效挂钩,后者包括环境和社会治理绩效。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
计算机及相关产品
自2007年起,联想连年发布社会责任/ESG报告,将ESG战略视作核心业务稳健增长的基石。2021年6月,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发布全面指导企业实现碳中和的首份重磅报告《企业碳中和路径图》,联想入选其中包含的全球55家企业案例。
作为全球PC销量第一的科技企业,联想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循环再生塑料和包装材料、数字化生产、更环保的交通运输等方式积极减排,目标是到2030年时,公司运营性直接及间接碳排放比2020年减少50%,2050年年底之前实现净零排放。联想通过产品的包容和多样性设计努力缩小“数字鸿沟”,承诺到2026财年时,75%的联想产品能够让任何人无障碍使用。
在公司治理方面,首席执行官杨元庆的高薪酬一度受到广泛关注。2022年3月,杨元庆表示自愿放弃公司早前授予他的价值8,000万元的长期激励,用来奖励一线基层员工。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
2021年,海尔智家持续开展“千镇万村”项目,通过深入乡村为用户清洗家电、免费磨刀、免费测量水质、免费维修小家电、拆旧换新等实质性的服务,累计发展精准合伙人15,489个,拆旧换新10万台。
浦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业银行
2021年,浦发银行联合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落地了全国首单碳排放配额(SHEA)、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组合质押融资,将两种碳资产组合运用,既充分挖掘了企业SHEA的资产价值,又有效释放了CCER对于节能减排的社会价值。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煤炭
神华的清洁燃煤发电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率先提出并实施了煤电超低排放改造,并通过煤层智能采煤、智能掘进及煤矿机器人等多项技术,实现“采煤不见煤”。同时,它通过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重现,来实现矿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
百胜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饮食服务
2019年至2021年期间,通过废油资源化项目,百胜中国累计将2,545吨餐厨废油转化为生物柴油。百胜中国自建的iQA系统实现了供应链数据的实时收集和可视性,以及对原料的高效追溯。截至2021年,已经有超过200家供应商工厂接入iQA系统。但近期北京的两家必胜客餐厅被发现使用过期食材,让百胜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受到问责。
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和通讯设备
针对通信运营商的退网设备和高耗能低效设备,中国通信下属多家专业公司利用绿色拍卖平台进行回收处置,引入“拆、运、储、卖”逆向一体化的资产处置模式,形成资产环保处置的循环生态链。
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非银行金融机构
2018年,建信信托作为有限合伙人(LP)参与中美绿色环保基金,该基金主要投向“新型城市化”相关的绿色低碳产业:智慧节能建筑、智慧交通、绿色智慧能源、绿色智慧环保及其他战略产业。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和通讯设备
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及零配件
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饮食服务
2021年,海底捞与蚂蚁森林合作,助力西北荒漠化治理。它还积极营建更绿色的餐厅,目标是以2018年为基准年,到2025年年底,单店平均用电量降低10%、用水量降低5%、垃圾产生量减少10%、污水排放量减少5%;以2021年为基准年,2022年至2026年的百万元营业收入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12%。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多元化金融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深投控以战时速度筹开运营四家国际防疫酒店,新增7,500多套隔离房间、10,000多张床位,累计接待超4.9万人,在深圳市多起疫情处置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医药、生物制品、医疗保健
疫情期间,上药累计为市民提供近76万次送药到家服务(包括腹透液、互联网医院、延伸处方、新特药保供、慈善赠药),及时满足市民在常见病、大病、罕见病等方面的用药需求。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多元化投资、金融业
2021年12月,在国家开发银行2021年“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专题绿色金融债券发行中,中金公司再次担任副主承销商,预计募投项目可以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2.15万吨、节约标准煤1.05万吨。中金的绿色主题基金总规模近150亿元,累计投资70余个绿色行业项目,其中山东绿色发展基金项目预计能够帮助中国减少3,7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多元化投资、金融业
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金属
杭钢集团下属遂昌金矿在探矿、采矿活动结束后,对土壤、植被和地表景观进行恢复,建设了浙江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杭钢集团的各类薪酬考核方案中,均包含环境保护、公司治理及社会责任等内容。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保险
太平保险目标到2030年时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2060年以前投资组合实现净零排放。公司会定期审视供应商在环境、雇佣和劳动准则、产品质量方面的表现,即时终止与无法达标的供应商的合作关系。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基建、建筑
中国的大型央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是参与扶贫。2021年,中国铁建承担了国务院国资委定点3个区县和地方政府定点20多个县村帮扶任务,投入帮扶资金4,590.24万元,引进帮扶资金1,391.5万元。
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
房地产
TCL
电子和电子元器件
TCL重视人才培育,打造出从“雏鹰”、“飞鹰”、“精鹰”到“雄鹰”的多层次的人才培育和领导力发展体系。2021年,TCL共开展20个培训项目。
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新能源/光伏
协鑫科技在新一代硅基材料——硅烷流化床法颗粒硅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每生产1千克颗粒硅的碳足迹数值仅为37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刷新了全球最低纪录。协鑫科技2021年已售或已运送产品中未发生因为安全与健康理由而须回收的事件,各个分公司产品总退换货率均低于0.2%。
成都兴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基建、建筑
鞍钢集团有限公司
金属
海亮集团有限公司
贸易
厦门国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贸易
华大集团
医药、生物制品、医疗保健
华大尝试通过科普提升大众对生命健康的认知,并将其视为社会责任。不过,其明星高管近期的一些科普内容在专业性上受到质疑,说明公众对科技企业公开表达的严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多元化金融
2021年,广投集团捐资408万元用于帮扶村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搭建的“桂品会”电商平台促成扶贫产品交易额2.8亿元,帮扶脱贫人口9.2万人。
恒力集团有限公司
纺织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
电力
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化学品
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
完整榜单